面對如此嬌羞女子的日常生活家務
跟隨著農民曆書規劃是否種植、清潔、購物等
或是購入新寵物~戰鬥魚們
總是遵循著傳統、古老的步調活著一步步
就連過年過節也總有這麼濃厚的年味
由記得去年,看耐兒(免強著)在天未亮時刻爬出被窩
咚、咚、咚
跑下樓喝了一大杯暖茶,便開始了年節準備工作
鋪上油紙的碗,將灌入攪拌均勻的發糕汁液
總要小心翼翼看著,不能太多溢出,也不可讓他沒有油紙的包附
而這等細活就讓我這眼力精明的孫兒代勞
YULI則在一旁將有年歲的卡式爐搬出
(敘述起這些古物的歲月,每個都是從娘家時就帶過來,往往二三時年來著,總和我爭冠似的)
老鍋瓦
阿路米(鋁鍋)
伴著她由新婦至髮灰白齒零稀婆婆的年歲
不懂得掙扎過去女戒、婦德的她
就這樣含辛茹苦的把命拋
豆奶廠、陶瓷廠、種菜、家庭代工、替人背樹材
把大的顧好男的擔待好
卻沒了心神顧好小的,讓她年節時只能待在沒了溫度的病房中,忘了過節忘了年歲忘了過去種種忘了斷不了血親,只記得髮蒼蒼駝背的身影,提著大包小包日用品蹣跚地走來......
就把那些小碗費盡腦汁的塞入鍋內
大概像是她上回努力把我的車當作送貨車
努力把車廂塞入滿滿的地瓜們
就等小火將他們熬成白胖白胖
咧嘴傻笑的發糕們
對於冬至必定要吃湯圓這件事
YULI阿婆真的很執著
默默規劃好時間、秤了糯米、修好模具,一副萬事兼備只欠東風的模樣
這麼一副孤軍奮戰得模樣
總會讓惹得我心軟跑上前來加入戰局
頻藉著幾年打工的修為
咻~咻~咻
快馬加鞭,迅速讓一段段的小方塊們成圓成型
成了她的冬至搓湯圓的最佳生力軍
客家鹹湯圓
是過了這麼多年的日子裡,才知道原來這是客家獨特吃鹹湯圓的法
滿滿的香菜、辛辣蔥蒜、蝦米香菇們
總覺得這樣的湯圓
看起來更幸福、更溫暖,多了莫名的厚實
P.S:
洋洋灑灑寫了一堆不明所以的介紹文,是想要悄悄的介紹咱家的阿婆有多能幹多有婦德,變東變西就是懷舊古味
這樣雜亂的文章應是推銷不了什麼,但能讓她的故事在字裡行間透出那
她獨有的韻味